杨似玉,男,侗族,1955年生,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乡平岩村人。“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”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。
侗族木构建筑以风雨桥、鼓楼为代表,包含吊脚木楼、寨门、井亭、戏台等。整座建筑凿榫打眼、穿梁接拱、立柱连枋不用一颗铁钉,全以榫铆连接,接合缜密,结构牢固。杨似玉生于木构建筑世家,他从小跟随父亲学习。虽他识字不多,但他从父亲那里习得了祖传的13个特别的木建筑文字(学师文),利用“香杆”、“竹签”和其他用具,准确而神奇地把建筑物建造起来,且从来不需绘制任何图纸。闻名中外的广西三江鼓楼便是他建造起来的。
他共设计吊脚楼100多座,大型风雨桥6座,小型风雨桥300多座,一般鼓楼6座,27层鼓楼1座(目前是世界最高木质鼓楼),大小凉亭20多座,风雨桥、鼓楼模型3000座,1997年设计、制作永济桥模型——同心桥赠送香港特别行政区。他建造的木建筑都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、科学价值和民族文化价值。
他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独特的祖传技艺,继承并发扬侗民族最具特色的建筑文化。2003年成立了自己的建筑公司,目前有268人受其传艺,传承了侗民族优秀建筑事业。1997年12月15日被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和区建设厅评为建设系列工程师;2004年12月被自治区精神文明办授予首届“十佳民间艺术”(木建筑)荣誉称号;2005年被柳州市文化局授予“十佳民间艺人”荣誉称号;2007年元月获“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荣誉”称号。2007年6月被文化部评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《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》代表性传承人。
杨似玉展示侗族木构建筑模型
杨似玉湖南绥宁县黄桑乡上堡村带徒现场2014年4月
杨似玉传授木构技艺
南宁市高新区龙门水都旅游区主持风雨桥上梁仪式
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1222号